痰湿体质与调理
因此,夏天是湿气最重的季节。
当人体处于此环境,自然容易受到湿气影响,湿气非常狡猾,进了人体后会“勾结”各种邪气:
·遇到寒邪就变成寒湿
·遇到风邪就变成风湿
·遇到热邪就变成湿热
·遇到痰就会变成痰湿
2.什么是痰?
痰湿的“痰”与吐痰的“痰”,并不相同!
湿与痰是母子关系,湿气是一种黏腻之物,它进了人体后,很难被排出去,因此中医有言:千寒易去,一湿难除。
这种黏腻湿气在人体时间长了,就会形成更黏腻之物:痰。
痰湿很黏腻,很难搞,若长时间盘踞在体内,身体还能舒服吗?
中医有言“怪病皆由痰作怪”,一些常病症怎么也治不好,其根源可能就是“痰”,只要化痰自然就能病好。
现代常见的“三高”,它们最喜欢痰湿环境,这是它们繁衍生息乐土,还有一些疑难杂症背后根源也是痰,例如痰火上攻到头导致的癫痫。
痰湿体质特征
痰湿质是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,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。
·形体特征:体形肥胖,腹部肥满松软。
·心理特征:性格多偏温和,稳重恭谦豁达,善于忍耐。
·表现倾向:面部皮肤油脂较多,眼泡微浮,容易困倦,身重不爽,多汗且黏,口黏腻,胸闷,痰多,喜食肥甘甜黏。
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:雨季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。
舌质表现:舌苔白腻。
3.生活方式调理
不宜久留潮湿环境,阴雨季节注意避免湿邪侵袭,此类体质者平时应定期检查血糖、血脂、血压。
勿过于安逸,贪恋床榻,多进行户外活动,活跃身体机能。
洗澡应洗热水澡,适当出汗为宜,穿衣尽量保持宽松,面料以棉、麻、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,有利于汗液蒸发,祛除体内湿气。
注意保暖,“湿遇温则行,遇寒则凝”,寒凉天气不利水湿运化体内,常伤及脾胃,因此在寒凉天气,痰湿体质特征较为明显。
夏季少用冷气,穿棉麻丝绸,适当晒太阳,阴雨湿冷季节应减少户外活动,避免受寒淋雨,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思虑过度。
4.饮食调理
饮食戒除肥甘厚味,戒酒,限制盐摄入。
细嚼慢咽,七分饱,小口喝水,温饮,否则脾胃容易发胀,促生痰湿体质,忌暴饮暴食及进食速度过快。
保持进食时间及进食量规律,不偏食,吃多种食物,勿吃夜宵,一定要吃早餐。
饮食调养可选用健脾利湿,宣肺益肾、通利三焦食物,例如冬瓜、芹菜、香菇、胡萝卜、怀山药、扁豆、赤小豆、薏苡仁、茯苓、佛手等。
不宜多吃肥甘油腻、滋补酸涩食品,例如银耳、柿子、枇杷、砂糖、各种高糖饮料等。
药膳常用健脾祛湿药材为茯苓,白扁豆,白术,薏苡仁,芡实等。
注意:祛湿分为健脾祛湿及清热祛湿。
健脾祛湿:人本虚弱,脾虚无法运化水湿而成痰湿证,仿如除湿机器故障,导致水湿留置,此时需要滋补,让机器正常运转,以清除水湿,此为健脾祛湿。
清热祛湿:人本壮实,多余湿热蕴积而成湿热证,仿如除湿机器虽正常运行,然而湿热太多,此时需要加多一台风扇吹一吹,帮忙吹干吹凉多余湿热,此为清热祛湿。
若脾虚误用清热祛湿,犹如雪上加霜,因此脾虚寒湿者,慎用鱼腥草、马齿苋、茵陈、车前草等清热祛湿之寒凉药物。
1. 茯苓山药粥
食材:茯苓20g,干山药20g,大米一人份,油、盐少许。
做法:先煎茯苓山药,去渣取汁,与大米同煮为稀粥,油盐调味。
用法:每周食用2-3次。
2. 陈皮山楂麦芽茶
做法:将陈皮、山楂、麦芽放入煮锅中,加800ml水以大火煮开,转小火续煮20分钟。
功效:陈皮理气健脾、祛湿润燥,配搭山楂麦芽,可祛湿润燥、消食化滞,痰湿体质者可经常饮用。
5.情志调理
保持精神情绪平衡,心胸开朗,热爱生活,精神开朗,心胸豁达,可到花园、景点等景色优美处散心,或登山观日出。
遇事勿考虑过多,多移情于琴棋书画、唱歌跳舞、朋友交流。
可欣赏一些节奏强烈、轻快振奋音乐,例如古琴曲、笙曲等。
广交朋友,扩大社交活动,舒畅情志。
6.坚持运动
选择强度中等运动,若选择运动强度较小运动锻炼,则每天运动时间应适当延长,保证足够运动量,例如登山、慢跑、乒乓、羽球、网球、武术、游泳、八段锦、太极拳、健身舞蹈等。
对于体重超重、陆地运动能力差者,应游泳锻炼,使疏松皮肉逐渐转成结实、致密。
运动量,以微微出汗,不感劳累为度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