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气的根源
脾胃为生痰之源,若脾出现故障,就会同时产生水湿与痰液,因此水湿不会单独存在,湿气都会结伴痰液,形成痰湿。
一般人所言的湿气,其实就是痰湿,湿气就是痰湿。
芳香化湿、淡渗利湿等方式,无法解决湿气。
肾阳温暖脾阳,若肾气不足,肾阳亏耗,脾阳也随之衰败,气虚一分,寒生一分,脾胃形成一片冰天雪地。
脾运化水液能力下降,食物消化也出现故障,产生各种病态代谢产物,以致痰湿结合,痰湿阻隔于人体中焦,久后痰湿发酵变质,形成湿热......
因此,祛湿必须温阳,因为湿气起源于气虚,起源于脾胃虚寒,虽然后期可能化热,但必须解决根源。
许多人使用淡渗利湿的红豆、薏米等,却祛湿无效;有者使用芳香化湿的藿香、佩兰等,祛湿无效;有者使用健脾益气的参苓白术散,祛湿无效!
这些方法理论都对,但为何祛湿无效呢?因为水湿不可能单纯存在,湿气不是纯净水!
湿气是混合液,湿气可能包含水湿、痰湿、郁热、瘀血等。
因此,解决湿气需要组合配方:淡渗利湿+芳香化湿+健脾益气+清热燥湿+活血化瘀+疏肝理气+温阳等,对症而相应组合,具体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。
湿气的排毒障碍
肺主皮毛,人体皮肤拥有一定排毒能力。
若患上皮肤病,不应完全归咎于肺与皮肤,有时是体内湿气毒素太多,超过皮肤排毒能力。
当然,若肺、皮毛的排毒能力下降与故障,也会导致湿气增加。
因此祛湿时,也要观察皮肤排毒能力是否正常,许多治疗皮肤病的方子,都可解决湿气,例如消风散。
肝主疏泄,负责调节人体气机,托肝功能出现异常,排毒能力也会明显下降。
因此祛湿时,也要观察肝疏泄功能是否正常,许多治疗肝气郁结的方子,也可解决湿气,例如逍遥散。
肾主水,肾司二便(大小便)。大小便与皮肤排毒是人体主要排毒方式。
因此,肾是湿气产生根源,也是解决湿气的关键。祛湿必须温阳,温阳就是恢复肾排毒能力,如此就不会产生新的湿气!
若不晓得湿气产生,只是饮用祛湿茶(红豆、薏米、茯苓),服用参苓白术散,也无济于事。
淡渗利湿,阴液被耗,阴损及阳,阳气更衰,湿气源头更盛。
若是健脾益气,以致大便不畅、小便短赤,湿气没有祛多少,湿热又产生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