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理脾胃名方:泻心汤

https://healthybeautyvitality.blogspot.com/

在现代生活,许多人面对脾胃疾病,其常见症状一般为胃痛,呕吐,口臭,呃逆,恶心,便秘、食欲减退乃至厌食。


根据中医原理,有的脾胃病源于阴阳平衡失调,脾胃中焦气机无法正常均衡运行,主要表现为寒热相互交错,称之为寒热错杂,其症状为:


●上热:口干口苦,眼睛干涩,头晕头疼,心烦汗多,口舌生疮。


●下寒:腰腹部冷痛,腹胀、腹泻,手脚发凉。


脾胃失衡,为何会出现寒热错杂?

1. 

●易出现虚症

脾属于太阴,易出现虚症,也就是脾阳虚衰。


●脾气不升,则易怕冷

脾相当于月亮,脾阳虚损,若脾气无法正常上升,下降则会影响肾,以致出现阳虚。


若寒气继续向下,甚至会影响腰与脚,因此脾阳虚损者,走路或坐着时,经常感到下半身凉。


2. 胃

易出现实证

胃喜润而恶燥,胃属于阳明,因而易出现实证。


●太阳热

胃相当于太阳,若胃气无法正常下降,胃火向上走,则胃热烧心,邪火影响心,则会出现心烦、口干口苦、头晕目眩症状,即“太阳热”症状。


此时也会同时出现脾胃症状,通过脾胃正常升降功能辅助心肾气机才能相交,若脾胃正常升降功能出现问题,造成气机阻滞在心下,气机不调,中焦不通,就会出现寒热错杂之证。


调理脾胃名方:泻心汤

张仲景《伤寒论》有一个经典方剂,它被世人称为治疗脾胃的千古第一方:泻心汤!


为何治疗脾胃的药方名,被称为泻心汤,它与“心”有何关系?


古人认为,心位居于上而属阳,主火,因此表面上说泻胃火实质上是在泻心火。


当胃不舒服时,经常伴有烧心感觉。因为胃相连心,胃火上扰心神,因此泻心汤不但能泻心火,还可泻胃火。


三种常用泻心汤

1. 半夏泻心汤

它在泻心汤药方中排名老大,成份为半夏、黄连、黄芩、干姜、人参、大枣及甘草,专治“心下痞”,经常被用作调理上热下寒之症。


半夏与半夏化痰祛湿,消痞散结,可打通中焦;黄连与黄芪的苦寒功效,则可寒泻热,以苦泻火;干姜则辛开苦降,降胃气,升脾气;人参、大枣与甘草则负责调理。


2. 附子泻心汤

成份为大黄、黄连及黄芩,在此基础加上温补附子,能够泻热消痞,适用于心下痞满,烧心,怕冷,多汗,腰酸,舌红、苔黄症状之患者。


3. 生姜泻心汤

成份为甘草、元参、干姜、半夏、黄芩、黄连、生姜及大枣,主治水热互结导致的胃脘痞闷,口中酸腐异味,腹中肠鸣如雷,大便清稀等。

评论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