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草妙用
一般上,艾草在春末夏初,四、五月端午采摘,药效较高。
艾草性温,入肝、脾、肾经,此三经都走脚上,民间许多人用艾叶煮水泡脚,祛寒湿效果良好。
除了泡脚,民间还经常用艾草煮鸡蛋、艾草炒鸡蛋、艾草饺子、艾草青团等,利用此时节温阳驱寒,增强免疫。
自古流传的中药材,只有艾草会被做成艾绒、艾条,形成艾灸中医外治流派,他们最擅长温通驱寒,止痛消淤。
除了外用,艾草也能服用,例如艾附暖宫丸,就是采用艾草内服,可以暖宫驱寒,适合宫寒女性。
有人还使用艾草煮水洗头,因为艾草可杀菌祛痒,不但能够止痒,还能减少头皮屑。
有者购买艾草坐垫,垫在椅子上,天冷或热天开冷气时,则有不可言说之妙用。
通过坐垫,艾草温热之性穿过经络,透入人体,祛除寒湿,尤以下焦虚寒、腰背冷痛等问题,艾草有助散寒止痛。
不过,艾草性温,适用于虚寒、阳虚体质者,若有阴虚内热、血热、湿热、容易发热出汗等热性症状,以及舌头干燥无苔、草莓舌、舌苔黄等,则避免使用艾草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