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佳保健中药组合

https://healthybeautyvitality.blogspot.com
最佳保健中药组合

理气:陈皮+半夏

半夏得陈皮之助,气顺痰消,陈皮得半夏之力,痰除则气自下,理气和胃之功更上一层楼。


此组合理气化痰,健脾和胃,降逆止呕,若热天食欲欠佳或孕吐,只要来一碗陈皮半夏汤,就能感受其效果


出处:陈皮半夏汤,出自《济阴纲目》,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半夏性味辛温,微毒。


半夏拥有3种炮制品:法半夏、姜半夏、清半夏。


其中“姜半夏”长于“降逆止呕”,陈皮辛苦而温,长于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,此两味药合用互相辅助,提升药效。


清热:金银花+连翘

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,甘寒清热而不伤胃,芳香透达又可祛邪。


连翘轻清上浮,善走上焦以泻心火,破血结,散气聚,消痈肿。


当金银花遇上连翘,既能清气分之热,又能解血分之毒!


若有者外感风热、风热痒疹、疮痈肿毒、风热头痛、咽喉肿痛……只要两药合用,即能清气凉血,清热解毒。


出处:金银花、连翘配搭应用,出自清代吴鞠通《温病条辨》银翘散,二药伍用,均有清热解毒之功,外透热达表,内清里热解毒,还能流通气血,消肿散结止痛,用于各类风热表证、热毒痈疔等。


生津润燥:沙参+麦冬

沙参滋补祛寒热,麦冬养阴生津,两者性能相似,功效互补,甘寒生津,清养肺胃,适用于津少口渴,肺热咳嗽,咯痰黄稠。


出处:沙参、麦冬配搭,出自清·吴鞠通《温病条辨》沙参麦冬汤,二药伍用,甘寒救液,柔和缓润,清养肺胃,生津润燥。


护眼:枸杞子+菊花

两者一清一补,标本兼顾,属于“互补性组合”。


枸杞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,菊花散风清热,平肝明目,清热解毒,适用于肝火旺盛引起之易怒、焦躁等症,适合学生或上班族,保健眼睛。


材料:杭菊、枸杞各10g。


做法:将杭菊、枸杞放入茶杯,加入适量开水冲泡,3~5分钟后即可饮用。


叮嘱:随泡随饮勿隔夜,脾胃薄弱者慎用,体热者勿加冰糖。


祛湿:小豆+薏米

赤小豆利水消肿,用于水肿胀满,而炒过的薏,利水渗湿,健脾止泻,用于水肿,两者配搭适用于水肿。若想远离湿气,可自制红薏苡仁饮。


材料:赤小豆12g,薏米8克。


做法:浸泡赤小豆1~2个小时;薏米无需清洗,直接无水无油放锅,炒至颜色金黄有香味,大约3~5分钟,然后晾凉。


赤小豆及薏米(晾凉洗净后)入锅,加入冷水,水开后再煮15分钟,后续再关火焖15分钟即可。


叮嘱:赤小豆是细长型红豆,而非平日服食的圆润红豆,只有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湿之效果,但一天不能喝太多,每天最多一杯。


安神:酸枣仁+龙眼肉

两者搭配最为神妙,龙眼肉补益心脾,养血,酸枣仁宁心安神,


龙眼肉+酸枣仁,如此养心潜神之组合,只要来一杯酸枣仁龙眼茶,就能有助安眠。


材料:龙眼肉10g、炒酸枣仁6g、白砂糖10g。


做法:泡水代茶饮。


叮嘱:湿盛中满、内有痰火者及孕妇不宜饮用,小儿不宜多喝。


补气:党参+黄芪

党参健脾益肺,养血生津,用于脾肺气虚、心悸气短。


黄芪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用于气虚乏力,气虚水肿。


党参+黄芪,强强联手成为“补气组合”


材料:党参10g,黄芪10g。


做法:开水冲泡代茶饮。


叮嘱:感冒发烧、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,体弱多病儿童、孕妇、经期女性及中药过敏者,不宜饮用党参黄芪茶。

评论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