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排毒之道
人体真有那么多“毒”吗?中医如何认识这些“毒”,又如何正确排毒呢?
中医里的“毒”,泛指一切致病“邪气”。中医有“六淫”邪气之说: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。
日本医家吉益为则在《古书医言》中说:“邪气者,毒也”。清代徐延祚《医医琐言》更有“万病唯一毒”之论。
引起人体发病因素,既有外邪,也有“内毒”。因此,“毒”又有内外之分。
外毒:自然界中的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邪气,还有流感病毒等“疫疠之气”。
内毒:外邪入侵体内,引发疾病,而又日久蕴结成更厉害的病理产物,例如热毒、寒毒、湿毒等。
中医学中,也有不少以“毒”命名病证,例如丹毒、湿毒、温毒、胎毒、肿毒等。
根据上文解释,人体内的“毒”是日久蕴结而成的更厉害病理产物,因此这些“毒”一定在身体上,表现一些明显不适症状,乃至某种疾病。
换言之,并非人人都需要“排毒”。
那么,哪些人需要“排毒”呢?列举数种最常见的“内毒”。
1. 热毒
热毒多来自饮食,例如吃过多辛辣熏烤、煎炸油腻之物,体内热盛,积而成毒,在身体表现为炎症性,例如毛囊炎、扁桃体化脓、局部红肿热痛、各种脓疮,还伴有口干、口苦、口臭等。
2. 湿毒
湿毒多来自湿气郁积,例如皮肤的湿疹、痤疮;脾胃的泄泻、痢疾等;妇科的各类炎症、肿瘤、便血等。
3. 痰毒
脾为生痰之源,也就是说“痰毒”根源在脾胃运化,脾胃运化主要归咎于饮食;而肺为储痰之器,因此痰毒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,例如肺炎痰多,淋巴结肿大、皮下结节等。
4. 寒毒
寒毒多是过食寒凉食物,导致体内寒气积聚,出现下肢冰冷,严重者出现关节冷痛、胃脘冷痛、哮喘发作等。
中医对付“内毒”方法多种多样。“排毒”只是一个笼统说法,不同的“毒”有不同方法,例如败毒、拔毒、祛毒、散毒、伐毒等。
一旦用上这些方法,必定是疾病已经引起明显不适,而必须就医解决,由医生辨证并诊断采取何种方法治疗,例如上述一些典型病症:扁桃体化脓、各类脓疮、湿疹、荨麻疹、泄泻、便血、关节炎等。
中医有很多外治疗法,对于驱除体内“邪毒”有良好效果,尤其是在“内毒”形成初始阶段。
1. 拔罐
拔上一罐,病去一半。拔罐不仅可以祛湿,还能驱除体内风寒湿火等邪气引起之不适。
临床上,医生还能根据拔罐后的罐印,判断患者体质情况,并指导调养。
一般来说对应如下:
·紫黑色:供血不足、有积寒。
·紫色并伴有黑斑:气血不畅通。
·紫点并有深浅不一块状:风湿。
·鲜红色:有内热。
·灰白色:体质较虚。
·皮肤微痒:风邪、湿症。
·罐中有水珠者:寒湿重。
·局部很快恢复原样:身体基本正常或快痊愈。
2. 刺络
对于一些热毒症,刺络放血是非常好用、又立竿见影的方法。
例如高烧不退、热性的咽喉肿痛、疮疡化脓等,都可通过刺络放血疗法,在相应穴位上挤出一点血,就能迅速泻热排毒,见效非常快。
对于一些局部性的化脓肿毒,它还可结合拔罐”拔“毒,疗效显著。
3. 灸法
灸法对于寒性体质调理效果最好,灸主要指艾灸,因为艾为“纯阳”之物、“主灸百病”、“能通十二经”,其温阳特点对于祛寒湿、驱除寒毒效果非常好。
若病情严重,不妨再试试雷火灸与火龙灸,药力更猛,疗效更好,平常居家可以多艾灸足三里、丰隆穴、神阙穴、中脘穴等。
4. 刮痧
在民间,人们经常会用刮痧,治疗四时感冒,刮痧主要功效为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、调整脏腑机能等。
其适用性较广,涉及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与五官科等的疾病,都可以使用。
从“治未病”角度而言,既然“内毒”存在日久蕴结情况,那么可在邪气形成蕴结前,采取措施祛除。
1. 清热毒
热毒早期多表现为“上火”现象,例如开始出现口干、口苦情况,或吃了一些煎炸熏烤食物,可及时通过食疗方式缓解,当然这是事后补救方法,最好是少吃或不吃。
推荐双花茶,组方:金银花10g、菊花10g,泡茶饮。
2. 祛湿毒
湿气重症状
·体乏身重
·无精打采
·口中粘腻
·大便沾马桶。
土茯苓薏米汤,组方:土茯苓20g,薏米15g,生姜2g。
3. 化痰毒
痰由脾胃形成,初期表现为湿气重,然后逐渐形成痰湿,最后加重为痰毒,因此提高脾胃运化,可防止痰毒。
日常保健可多吃五指毛桃、淮山、茯苓等祛湿健脾之品,若表现为咳嗽痰多等,可尝试此食疗。
南北杏川贝雪梨汤,组方:雪梨(取芯留皮)1个、川贝10g,南杏10g,北杏10g,加水清炖。
4. 驱寒毒
寒毒早期表现为怕冷、四肢不温,可通过锻炼,调动自身阳气,以驱寒外出,否则久则伤阳气,阳虚明显者要多晒太阳、适当运动提升阳气,同时可配合食疗与泡脚,温阳健脾。
生姜葱白茶,组方:葱白1段、生姜2-3片(不去皮)、红糖少许。
驱寒泡脚方,组方:艾叶30g,生姜30g,煮水调至35~40°C泡脚,泡至身体发热、微微出汗即可。
本文作者:固生堂中医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