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脏补气之中药
补脾气
这是最常见的补气大法,一般药用人参补气最多,人参也是唯一可以补元炁的药材,所以人参补气第一没错。
除了人参,还有许多中药可以补益脾气,例如:
●党参:相对补气回阳的效果较弱,一般都是有一定的阴虚、血虚,配上党参更加合适。
●太子参:力量就更柔和,一般中医都是配给脾胃虚弱小孩服用,毕竟太子参不便宜,比较精贵。
●五指毛桃:号称南方人参,感觉像是黄芪,有补气利水效果,就是味道有点怪。
补肺气
除了纯粹黄芪补益,其实肺气还可用麻黄来宣,宣肺以后也是补,气脉自然也会起来,就像塑料袋,只是充气里面,塑料袋该塌还是会塌,若塑料袋可以鼓胀,自然就可容纳更多气;肺气是补气重要环节,因为浑身之气都归肺管。
中医补气最常见领域,就是脾肺二气,像补中益气汤、玉屏风,都是以补益脾肺二气为主。
补心气
补肝气
一般很少有补肝气说法,也有一派中医用大剂量黄芪补益肝气,肝气主要还是调达为主,肝不足了,往往补肾为主,水生木。
补肾气,
主要是肾阳不足,重点补肾阳气,可以用金匮肾气丸、右归丸等含有附子的药剂,中成药比较妥当,毕竟附子有一定毒性。
补肾气还有一个重要概念,就是要注意补肾精,因为精化气,肾精不足,根部气化无力,脾肺往往连带受损,所以五脏互有联系、互相影响,其中瓜葛非常微妙。
人体综合而复杂,往往一脏虚损久了,就会连带影响其它脏腑,例如脾虚日久,慢慢肺气也会不足,痰湿加重,土不生金,然后心肾也会不足,所以补虚要联合调理。
例如像归脾丸,就是心脾两虚典型,一开始脾虚了,要用参芪、白术补气,然后慢慢脾虚导致生化无源,无法获得合适补养,心脏也就气血两虚,参芪本来就可以补心气,再用桂圆、当归等补心血,诸药共同达到益气补血、健脾养心效果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