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络与人体五脏五官对应关系
在中医学里,经络与人体五脏五官关系密切:
●肾开窍于耳,肾主骨;与膀胱相表里。恐伤肾。
●肝开窍于目,肝主筋;与胆相表里。怒伤肝。
●肺开窍于鼻,肺主皮毛;肺与大肠相表里。忧伤肺。
●脾开窍于唇,脾主肉;与胃相表里。思伤脾。
●舌为心之苗,心主血脉;与小肠相表里。喜伤心。
现以肾脏试举一例:
肾开窍于耳:一般年纪大者,或健康状况不太乐观者,经常会有耳鸣情况,显示其肾功能虚,这就是身体发出信号。
经络是人体内部信息高速公路”,信号传导出来提醒人。
经络作用不仅是治疗已经发生疾病,更重要是治“未病”!“未病”就是尚未成形,正在发展中的疾病。
耳鸣是一个表像,一个症状,当我们接到这个信号,马上能够意识到,这时就应进行对应保健预防或治疗,在疾病未成形时,阻止其发展,不是比出了大问题,再治疗更易与经济吗?
肾主骨:病尚未成形时,若我们没有意识到,那么再发展下去,就会形成病,例如腰酸、腿疼、脖子僵硬等,一切骨头上的病,都是因为肾气不足。
此时病已形成,甚至牢不可破,再想拿掉它,那就不容易,甚至吃力不讨好。
尤其是年老体弱,常年大量服用药物者,拿药当饭吃的人。有些人吃药比吃饭更认真,这种情况更加伤害肾。所以,肾气虚弱是导致骨病重要原因之一。
肾与膀胱相表里:肾功能严重受损,就会影响膀胱,排尿障碍,前后二阴病等。
有些人总是憋不住尿,尿不尽、夜尿多等,有者则总会无缘无故担心,例如关门出外后,突然又回来,看看门是否关好,或者到了家人下班、放学时间,怎么还不回来啊?会否有什么事吧?这种担心、害怕的心理,也是因为肾功能有障碍。
膀胱经在后背督脉两侧,它是人体最大排毒通道,可以经常疏通之。
为何人会患病?
中医不但清楚描述五脏与经络、五官等的对应关系,同时还指出患病原因。
恐伤肾: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怎么预防。中医以预防为主,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,这个病还没有来时,你就要治,等到病已成再治就晚了,要以预防为主!
在临床中,发现一些孩子很大了还遗尿,这都和恐俱有关。还有现在的孩子打针吃药,也伤害肾,打针时他害怕啊,这是不是恐俱啊!
再者,孩子器官还在生长阶段,无法抵御如此强大攻势。
从小肾就受到如此伤害,身体健康当然会受影响,肾是先天之本,导致现在很多疾病年轻化趋势,先天之本在小年龄就受到伤害,后果可想而知。
为何说“以后天养先天”?
中医讲“肾为先天之本,以后天养先天”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肾要靠后天吃的食物,化成水谷精微来滋养。
人体燃烧能量处就在小肠!古人在医著中说,心与小肠相表”,心是脏,小肠是腹,它们是一表一里关系。
小肠在消化系统中,发挥最关键作用,食物进入口中,经过层层加工处理过的食糜,才真正在小肠中开始吸收。
在消化吸收过程中,产生人体需要能量,也给人体造血输送必需养分。肚脐位置正好在小肠中部,中医称“神厥”,属任脉。
中医认为,脐乃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中心,它是人体血脉之蒂,为精、气、神之要冲。
现在许多疾病如糖尿病,心血管病、脑血管病、高血压,以及中医说的痰凝、血瘀、气滞等病症,都与小肠不能正常运转有关,所谓正常运转,就是两个字:平衡。
在整脊临床中:发现白血病患者,在X光片上可清晰地可看到胸椎(T10-T12)向右弯曲。
矫正后,即可获显著改善,是血癌患者福音!因为(T10-T12)是加强小肠功能,小肠才是造血机构,不是骨髓!
治病也要找对方向,找到病根就可通过针灸、推拿等很多简单、方便、省时方式,刺激经络与穴位,保持人体各个脏腑功能平衡、和谐,畅通气血,团结身心,提高免疫力。
经络就是我们的随身医生,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“网络”系统,它控制血与气的运行流动,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。
《黄帝内经》说,经络具有决生死、处百病、调虚实之作用。古代养生学家认为,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重要措施。
资料来源:山西老中医博客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