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泻心汤:清上温下 引火归元 对治上热下寒
上热,就是长痘、口苦、喉咙痛、流鼻血、爱上火、头晕目赤、头胀发热、口燥咽干、心悸胸闷、失眠多梦、性情急躁、口腔溃疡、眼干眼涩、牙龈出血等;
下寒,就是尿频、大便稀烂、腰膝酸冷、手脚冰凉、宫寒痛经等;
若细究中医,病机真的非常多,上热下寒学名为寒热错杂,一旦牵涉到“错杂”二字,那就复杂了,具体病因可不止一种,比如外感疾病、脾胃升降、肝郁等诸多可能性。
许多养生爱好者,一补就上火,虚不受补,令人十分苦恼,为何明明体虚,但是吃点补气补血药物,就感觉有点上火呢?
除了辩证不准确,很多时候都是脾胃问题,尤其是脾气不升、胃气不降导致的宿疾。
胃气长期降不下来,人迎脉偏大,脾之清气也升不上去,右关脉细弱无力。
该升不升,该降不降,脾胃环境变差,既有脾虚,又容易上火,甚至逐渐形成胃内伏火,常住在脾胃里,就像腐烂潮湿环境里的木头,总会长出各种霉菌苔藓。
中医有个大名鼎鼎的甘草泻心汤:炙甘草15克、黄芩9克、干姜9克、半夏9克、大枣12枚(擘开) 、黄连5克,专门治脾胃寒热错杂,既有清热的黄芩与黄连,还有温阳的干姜,既有降胃气的半夏,也有补脾的甘草与大枣,方子虽小,但是临床效果颇佳。
还有个不错的中成药,基本就是泻心汤的底子,不用辛苦熬药,使用起来非常方便,毕竟黄连与黄芩非常难喝,它就是延参健胃胶囊(人参、半夏、黄连、干姜、延胡索、黄芩、甘草)。
它和泻心汤方剂差不多,多了一味人参补脾补气,还多了一味延胡索,调肝活血止痛,此药虽是主治胃病,但是适用范围非常广。
若不喜欢吃药,其实有个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按压足三里穴,尤其是右腿足三里,这个要坚持按,不是一天两天功夫,可以降下胃火来,慢慢的,胃降就会带动脾升,脾胃环境就会逐渐好转。
民间常说:常按足三里、胜吃老母鸡!足三里真乃大补要穴,此言不虚!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