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五脏好恶

https://healthybeautyvitality.blogspot.com
《素问》灵兰秘典论,讲解十二脏腑之相使,并以古代官职设置,比喻人体中十二脏腑之间关系,虽然有主有从,但强调协调统一的关系。

人有好恶,人体五脏亦然。

唯有了解五脏好恶,才能更好地保养身体。

肝怕堵 
肝木生发,犹如树木。

肝脏为将军之官,其特性就是主疏泄,喜条达,恶抑郁。

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,身体才能达到轻松、疏泄状态,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。

不过,一些生活的坏习惯,却会为肝“添堵”:
·过量喝酒。少量饮酒能活血,但过度则易乱肝性。

·心情郁闷。压抑、生气、小心眼等情况,都会令肝脏不能舒展。肝气郁结,则会引出一系列疾病,例如胃疼、头疼、高血压等。

·用眼过度。肝脏贮藏着丰富血液,保持眼睛明亮。若长期看电视,使用电脑,很易用眼过度,导致肝血不足。

养生要保持心情愉悦,勿做情绪奴隶;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,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。

心怕累  
心主血脉,它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,相当于一国之君。

心气旺盛,面色血润,反之则会出现心胸面痛、心气衰弱等症状。

因此,养生必须避免一些“伤心”的坏习惯:
·接收海量信息。现代人每天接收许多信息,很易使人乱了心神。若“心君主”变得心浮气躁,就会影响其它“部门”协调。

·情绪压抑、劳累。人最大劳累莫过于心累。看不开,放不下,都会导致体内器官调节作用失衡。

养心最有效的方法: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,但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。苦入心,热天吃苦味食物,不但清心火,还可养心。做一些有氧运动,多接触阳光,也有益于心。

脾胃忌生冷  
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。

因此,脾胃是健康之根,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

中医所言的脾,实际包括脾脏与胰脏两个脏器,并经常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。

食物依靠脾的运化,才能化为精微,从而化生为精、气等滋养五脏六腑。

伤脾的坏习惯,主要源于饮食:
·吃得太生、太冷、太撑。生冷食物带着寒气进入身体,容易伤及脾胃,而饥一顿,饱一顿,也会伤害脾胃。

思虑过多。中医认为“思伤脾”,若思虑过多,就会损伤脾气,影响食物消化与吸收。

药物最伤脾胃。很多药物都会刺激肠胃,例如硫酸亚铁、胍乙啶、阿司匹林等。一些苦寒类的中药,例如板蓝根等,虚寒体质、经常拉肚子者也不宜久服。

甘入脾,吃甘甜食物可补养气血、调和脾胃,应适当吃点甘味食物,例如山药、红薯等。早上7-9时,喝点小米粥,有益于脾胃虚弱者。

肺怕环境差 
肺者,相傅之官,治节出焉。

肺治理调节什么?脏腑气血营卫。肺主气而朝百脉,辅助心脏治理,调节五脏气血。

肺像一把大伞,罩在五脏六腑上面,肺气调和则气机通畅,五脏才能正常活动。同时,肺气的衰旺,还事关寿命长短。

长期吸烟。烟草有强烈刺激作用,中医和西医都认为,吸烟对肺伤害极大。

在空气不好之处停留太久。肺对环境要求很高,它最爱清新空气。若在尾气密集、烟味弥漫环境内待太久,肺就会提出抗议。

过度悲伤。《内经》记载“悲伤肺”,人过分忧伤悲哀,就会严重损伤肺脏功能。

早上起床后,可以找一处空气清新之处,做深呼吸。中医有言“常笑宣肺”,笑让人心气平和,对肺好处多多。

肾不能缺水 
肾者,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。

肾主水、藏精,它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,肾精决定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。因此,护肾一定要摒弃以下坏习:

吃得咸。中医讲咸味入肾,元气虚时,口味就会变重。

不喝水。很多人不爱喝水,这其实对肾伤害很大。

夜生活过于丰富。熬夜、通宵唱歌等活动很伤肾,引起肾阴被伤,导致虚火上炎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,事后会出现精神不振等现象。

平常可以先咬紧牙齿再放松,每天反复做百次,可以防止肾气外泄。用热水泡脚,按摩脚心,有强肾滋阴之功效。

评论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