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虚vs阴虚
1.阳虚
辨别要点:阳虚质者平时比较怕冷,或局部容易较凉,例如腹部较凉,或是手足冷。
饮食喜欢温热饮食,不能耐受寒凉饮食。小便较清长,流清涕,或咳嗽时痰白清稀,大便稀溏,舌质淡白,基本上都是阳虚质或虚寒质。
常见疾病或状态: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慢性结肠炎、慢性胃炎,肠易激综合征、性功能减退、不育、宫寒不妊、关节炎、甲状腺功能低下、容易感冒等。
各脏腑阳虚证及证型调理
·心阳虚证:阳虚体质兼见心悸、心慌、怔忡有空虚感,心胸憋闷或疼痛暴作,失眠多梦,心神不宁。心悸惕然而动,心胸憋闷心痛,气短息促,自汗乏力,面色恍白,唇色紫暗等。
·肝阳虚证:阳虚体质兼见头晕目眩,两胁不舒,女子乳房胀痛,少腹冷痛,月经不调或崩漏,男子阳痿,懈怠疲劳,忧郁胆怯,情绪抑郁、口唇发育,脉沉迟无力。肝脏阳气不足或阴寒内盛,而致温煦不足。
·脾阳虚证:阳虚体质兼见食欲不振,恶心呃逆,干呕,大便稀溏,嗳腐吞酸。常有腹痛腹胀之感,喜温喜按;常四肢不温,面白不华或虚浮,口淡不渴。
阳虚主证+食少、腹胀腹痛、便溏与虚寒症状并见;方以小建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减。药选:桂枝、炙甘草、大枣、芍药、生姜、人参、附子、白术等。
·肾阳虚证:阳虚体质兼见腰膝酸软,小便频数清长、夜间多尿或癃闭不通,阳痿早泄,女性月经减少、宫寒不孕,性功能衰退。脉沉迟。
阳虚主证+腰膝酸痛、腰背冷痛、筋骨萎软、性功能减退、男阳痿、早泄、女不孕,小便清长、余沥不尽、尿少或夜尿频多;记忆力减退、嗜睡、多梦、自汗等;方以金匮肾气丸、肾气丸、右归丸等加减;药选:山茱萸(酒炙)、白茯苓、牡丹皮、小桂枝、附子(制)、淮牛膝(去头)、车前子(盐炙)、熟地黄、肉桂、淮山药、菟丝子、枸杞子、当归、杜仲(盐炒)等。
阳虚者饮食
宜:暖食温补,阳虚体质者应多吃温补脾肾、温阳壮阳食物,例如海参、核桃、粟子、松子、腰果、韭菜、茴香、生姜、南瓜、荔枝、樱桃等。
忌:生冷寒凉,蔬菜、水果类食物偏于寒凉,生冷食用更是如此,例如苦瓜、空心菜、梨等,最好是配搭温补食物食用。
2.阴虚
辨别要点:不能光凭上火,就判断是阴虚,若经常上火,但又比一般人怕冷,叫真寒假热。换言之,阴虚特征为“上火+比一般人怕热”,其手心足心经常寒热,一般吃了干燥或煎炸类食物,就容易上火。
常见疾病或状态:易得甲亢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红斑狼娶、干燥症侯群;同时还有结核病,干眼症、口疮、舌疮、咽痛、干咳、便秘、失眠等。
各脏腑阴虚证及证型调理
·肺阴虚证:经常咳嗽,干咳无痰,痰少而黏,口燥咽干等。肺阳虚者,宜服百合固金汤;多吃水分多、滋阴润燥功能的药物或水果,例如沙参,麦冬、玉竹、百合、银耳、雪梨等;多喝粥类及蜂蜜水,润肠通便。
·心阴虚证:经常失眠,爱做梦、心慌、记忆力差、爱忘事、心烦等。心阴者,宜服天王补心丸。
·肾阴虚证:平时总会腰膝酸痛,失眠多梦,潮热盗汗,腰痛、头晕、耳鸣、牙齿松动、脱发、男子遗精早泄,女子经少或经闭等。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。
·肝阴虚证:经常头晕眼花,眼晴干涩,视力越来越差,视物模糊。肝阴虚者,宜服一贯煎。
·肝肾阴虚:注意夜间睡眠,勿熬夜,少吃辛温热燥食物,烹饪时少加桂皮、八角或花椒,少吃辣椒,少饮酒,这些都是燥热食物。
阴虚者饮食
宜:滋补肾阴食物,以滋阴潜阳为法。可多食芝麻、莲藕、丝瓜、银耳、豆腐、甘蔗、桃子、西瓜、百合、山药等。
忌:荔枝、龙眼肉、大蒜、韭菜、芥菜、辣椒、薤白、胡椒、砂仁、荜拨、草豆蔻、花椒、肉桂、白豆蔻、大茴香、小茴香、丁香、薄荷、白酒、香烟、红参、肉苁蓉、锁阳等。
3.阴阳两虚
既有阴虚又有阳虚,称阴阳两虚,其主要症状为:既怕冷又怕热,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,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,养阴温阳与滋阴壮阳等补法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