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年益寿中药:补气 养血 滋阴 补阳

https://malaysiahealthy.blogspot.com
许多中药能够延年益寿,此类药品既有补益功效,同时也能疗疾,有病祛病,无病强身,可以成为配方,亦可单味服用。

1.补气
·人参
人参味甘微苦,性温。《本经》谓其:主补五胜,安精神,明目开心益智,久服轻身延年。本品可大补元气,生津止渴,对年老气虚,久病虚脱者,尤为适宜。

人参一味煎汤,名独参汤,具有益气固脱之功效,年老体弱之人,长服此汤,可强身体,抗衰老。

人参切成饮片,每日噙化,可补益身体,防御疾病,增强机体抵抗能力。

近代研究证明,人参可调理网状内皮系统功能,其所含人参皂甙,确实具有抗衰老功效。

·黄芪
黄芪味甘,性微温。本品可补气升阳,益卫固表,利水消肿,补益五脏,久服可壮骨强身,治诸气虚。

清宫廷保健,多用黄芪补中气,益荣血。单味黄芪480g,用水煎透,炼蜜成膏,以白开水冲服。

近代研究表明,黄芪可增强机体抵抗力,能够调整血压及免疫功能,改善冠状循环及心脏功能。

此外,黄芪能够延长某些原代细胞及二倍体细胞株寿命,显示黄芪具有抗衰老功效。

·茯苓
茯苓味甘淡、性平。《本经》谓其:久服安魂养神,不饥延年。本品具有健脾和胃,宁心安神,渗湿利水之功效。《普济方》记载茯苓久服令人长生之法。

历代医家视其为常用延年益寿之品,因其药性缓和,可益心脾、利水湿,补而不峻,利而不猛,既可扶正,又可去邪,故为平补之佳品。

将白茯苓磨成细粉,取15g,与梗米煮粥,名为茯苓粥,李时珍谓:茯苓粉粥清上实下。常吃茯苓粥,适用于肥胖症、老年性浮肿及预防癌肿。

清代宫廷将茯苓制成茯苓饼,作为经常服用的滋补佳品,成为却病延年的名点。

近代研究显示,茯苓有效成分90%以上为茯苓多糖,不但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,还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而且具有抗癌功效,确实是延年益寿佳品。

·山药
山药味甘,性平。《本经》谓其:补中益气力,长肌肉,久服耳目聪明。本品具有健脾补肺,固肾益精之功效,因此,体弱多病中老年人,经常服用山药,好处颇多。

《萨谦斋经验方》记载山药粥,即用干山药片45~60g(或鲜怀山药100~120g,洗净切片),粳米60~90g,同煮粥。常食此粥,可健脾益气、止泻痢,对老年性糖尿病、慢性肾炎等患者,均有益处。

近代研究证明,山药营养丰富,内含淀粉酶,胆碱、粘液质、糖蛋白、自由氨基酸、脂肪、碳水化物,维生素c等。山药所含淀粉酶,可分解成蛋白质与碳水化物,故有滋补效果。

·薏苡仁
薏苡仁味甘淡,性凉。《本经》将其列为上品,谓其:主筋急拘挛,不可屈伸,风湿痹,久服轻身益气。本品具有健脾、补肺、利尿之效用。

薏苡仁是可被作为杂粮食用,用以煮饭及煮粥。洗净薏苡仁,与粳米同煮成粥,也可单味薏苡仁煮粥,具有健脾胃,利水湿,抗癌肿之功效,中老年人经常服用,很有益处。

近代研究证明,薏苡仁含有丰富碳水化物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B1薏苡素、薏苡醇及各种氨基酸。药理试验发现,它能阻止癌细胞生长。由于其药性缓和,味甘淡而无毒,故成为大众喜爱保健佳品。

2.养血
·熟地
熟地味甘、性微温。《本草纲目》谓其:填骨髓,长肌肉,生精血,补五脏内伤不足,通血脉,利耳目,黑须发。本品有补血滋阴之功效。

《千金要方》记载熟地膏,即将熟地300g,煎熬三次,分次过滤去滓,合并滤液,调适量白蜜,熬炼成膏,装瓶藏之。

每服二汤匙(约9~15g),日服1~2次,白开水送服,适用于血虚及肾精不足者,有助养血滋阴,益肾添精。

近代研究,本品具有强心、利尿及降血糖作用。

·何首乌
何首乌味苦甘涩,性温。《开宝本草》谓其:益气血,黑髭鬓,悦颜色。久服长筋骨,益精髓延年不老。本品具有补益精血,涩精止遗,补益肝肾功效。明代医家李中梓云:何首乌老年尤为要药,久服令人延年。

何首乌一般多为丸、散、煎剂所用,可水煎或酒浸,亦可熬膏,或与其它药与配伍合用居多。

近代研究结果认为,何首乌含有蒽醇类、卵磷脂、淀粉、粗脂肪等,而卵磷脂有助人体生长发育,并具有强心的作用。

·龙眼肉
龙眼肉味甘,性温。《本经》谓其:久服强魂聪明,轻身不老。本品具有补心脾,益气血之功效。

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《老老恒言》著作中,记载龙眼肉粥:龙眼肉15g,红枣10g,粳米60g,一并煮粥,具有养心、安神、健脾、补血之效用,每日早晚可服一、二碗。

该书云:龙眼肉粥开胃悦脾,养心益智,通神明,安五脏,其效甚大,然而内有火者禁用。

近代科学研究证明,龙眼肉内含有维生素A及B,葡萄糖、蔗糖及酒石酸等。据临床报道,它对神经性心悸有一定疗效。

3.滋阴
·枸杞子
枸杞子味甘,性平。《本经》谓其:久服坚筋骨,轻身不老。本品具有滋肾润肺,平肝明目之功效。

《本草经疏》曰:枸杞子,润血滋补,兼能退热,而专于补肾,润肺,生津、益气,为肝肾真阴不足,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。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,故取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。

《太平圣惠方》载有枸杞粥,用枸杞子30g,粳米60g,煮粥食用,适用于中老年因肝肾阴虚所致之头晕目弦,腰膝疲软,久视昏暗及老年性糖尿病等。

《本草纲目》云:枸杞子粥,补精血,益肾气,对血虚肾亏老年人最为相宜。

近代研究,枸杞子含有甜菜碱、胡萝卜素、硫胺、核黄素、烟酸、抗坏血酸、钙、磷、铁等成分,能够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,防止脂肪肝,促进肝细胞新生。

·玉竹
玉竹味甘、性平。《本草拾遗》谓其:主聪明,调气血,令人强壮。本品可养阴润肺、除烦止渴,对老年阴虚之人尤为适宜。

《太平圣惠方》载有服萎蕤法:二月九日,采萎蕤根切碎一石,以水二石煮之,从旦至夕,以手挼烂,布囊榨取汁熬稠,其渣晒,为末,同熬至可丸,丸如鸡头子大。每服一丸,自汤下,日三服,导气脉,强筋骨,治中风湿毒,去面皱益颜色,久服延年。

近代研究证明,本品有降血糖及强心作用,适用于糖尿病及心悸患者。本品补而不腻,凡津液不足之症,皆可应用,但胃部胀满,湿痰盛者,应慎用或忌用。

·黄精
黄精味甘,性平。《本经逢原》云:宽中益气,使五脏调和,肌肉充盛,骨髓坚强,皆是补阴之功。本品有益脾胃,润心肺,填精髓之功效。

《太平圣惠方》载有取黄精法。洗净黄精根茎,细切,用流水去掉苦汁,经九蒸九晒后,食之。有益于气阴两虚,身倦乏力及口干津少。

近代研究证明,黄精具有降压作用,能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脏脂肪浸润,因此常吃黄精,有益于肺气虚患者,还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。

·桑椹
桑椹味苦,性寒。《本草拾遗》云:利五脏、关节,通血气。久服不饥……变白不老。《滇南本草》谓其:益肾脏而固精,久服黑发明目。本品可补益肝肾,有滋阴养血之功效。

水煎桑椹,过滤祛滓,装于陶瓷器皿中,文火熬成膏,调适量白蜜,贮存于瓶中,日服二次,每次9~15g(约一、二汤匙),温开水调服,能够滋补肝肾,聪耳明目。

近代药理研究证明,桑椹含有葡萄糖、果糖、鞣酸、苹果酸(丁二酸)、钙质、无机盐,维生素A、D等。临床上用于贫血、神经衰弱、糖尿病及阴虚型高血压。

·女贞子
女贞子味甘微苦,性平。《本经》谓其:主补中,安五脏,养精神,除百疾,久服肥健,轻身不老。

《本草纲目》云:强阴健腰膝,变白发,明目。本品可滋补肝肾,强阴明目,其补而不腻,但性质偏凉,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慎用。

近代研究证明,女贞子果皮含三萜类物质,例如齐墩果醇酸、右旋甘露醇、葡萄糖,而种子含脂肪油,其中有软脂酸、油酸及亚麻酸等成分。本品有强心及利尿作用,还可用于淋巴结核及肺结核潮热。

4.补阳
·菟丝子
菟丝子味甘、辛,微温。《本经》谓其:补不足,益气力,《名区别录》云:久服明目,轻身延年。本品具有补肝肾、益精髓、坚筋骨、益气力之功效。

《太平圣惠方》载有服菟丝法:用酒一斗浸,曜干再浸,又曜,令酒尽乃止,捣筛,每次酒服6g,日服二次。此药禀气和中,既可补阳,又可补阴,温而不燥,补而不滞。

现代研究证明,菟丝子含树脂样糖体、大量淀粉酶、维生素A类物质等成份。

·鹿茸
鹿茸味甘咸,性温。《本经》谓其:益气强志,生齿不老,《本草纲目》云:生精补髓,养血益阳,强筋健骨。本品具有补肾阳,益精血,强筋骨之功效。

单味鹿茸可冲服,亦可炖服。冲服时,鹿茸研细末,每服0.5~1g。炖服时,鹿茸1.5~4.5g,放杯内加水,隔水炖服。阴虚火旺患者及肺热、肝阳上亢者忌用。

近代科学研究证明,鹿茸含鹿茸精,系雄性激素,磷酸钙,碳酸钙胶质,软骨及氯化物等,能减轻疲劳,改善饮食及睡眠。

此外,它也可促进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网状红细胞新生,促进创伤骨折及溃疡愈合,成为良好强壮药物。

·肉苁蓉
肉苁蓉味甘咸,性温。《本经》谓其:养五脏,益精气,《药性论》云:益髓,悦颜色,延年。本品有补肾助阳,润肠通便之功效。

本品单味服用,可以水煎,每次6~15g内服,亦可煮粥食用。《本经逢原》云:肉苁蓉,老人燥结,宜煮粥食之。即肉苁蓉加大米煮粥,能够补肝肾,强身体。

近代研究证明,肉苁蓉含有列当素、微量生物碱、甙类、有机酸类物质,具有降压、强心、强壮、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作用。

·杜仲
杜仲味甘,性温。《本经》谓其:补中,益精气,坚筋骨,强志……久服轻身耐老。本品有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元之功效。

近代科学研究证明,杜仲含有杜仲酸,为异戊己烯聚合体,还含有树脂。动物实验证明,杜仲有镇静和降血压作用。

资料来源:整理自《中医养生学》

评论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