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了解茶叶:来源分类 性味归经 成分功效 作用应用 茶叶禁忌
功效分类:清气泻火类中药
来源:中药茶叶为山茶科常绿灌木或乔木茶树之叶。
茶叶成分:含咖啡因、茶碱、可可碱、黄嘌呤、维生素B、C、P等。
性味归经:味甘、苦、微寒、无毒。入心、肺、胃经。
功效:清热、消食、利尿、收敛、止痢、解毒。
茶叶作用
·调节机体免疫功能。
·降压作用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。
·抗血栓形成,改善血液流变等。
·抗老化作用,升高SOD,降低LPO。
·抗癌、利尿、抗突变与抗过敏作用。
·提高血清红细胞生成素(EPO)水平。
·抗放射作用,茶叶是原子时代的饮料。
·增强胃液分泌作用,调节中枢神经作用。
·促进纤溶与抗凝作用,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。
·增强心室收缩,加快心率,其中以绿茶最强,青茶次之。
·提高T细胞数量,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,抑制抗体产生。
茶叶禁忌
·饮茶不宜过量。
·儿童不宜多饮茶。
·饮用新茶不宜过浓。
·茶叶久放后不宜饮用。
·不宜饮用浸泡过久的茶水。
·服用中药威灵仙、土茯苓时忌饮茶。
·喝茶水不宜加白糖,会减弱茶叶药性。
·不宜嚼食未泡过的茶叶,残留农药多。
·饮酒后不宜饮浓茶,会加重心肾损害。
·饮茶后,不宜服四环素类药及奎宁类药。
·第一杯茶水不宜饮用,可能农药含量多。
·不宜煮茶水饮用,鞣酸会大量溶入水中。
·服酶制剂时禁忌饮茶,鞣酶会与其结合。
·服用抗生素不应用茶送服,会影响药物吸收。
·隔夜残茶不宜饮用,营养成分流失,容易变质。
·有焦味的茶叶不应饮用,含致癌物3,4-苯并芘。
·服用镇静、催眠药物时不饮茶,茶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。
·服用双嘧达莫(Dipyridamole)时忌饮茶,可减低药效。
·不宜使用保温瓶饮茶,会损失维生素、挥发芳香油,味变苦涩。
·服维生素B1及利福平(Rifampicin)时不宜饮茶,可影响药物吸收。
·发热病患不宜饮茶,因为茶叶所含的茶碱能升高体温,并降低解热药的药理作用。
·便秘病人不宜饮茶,因为茶中鞣酸有收敛作用,饮茶能减弱肠管蠕动,加重便秘病情。
·空腹时不宜饮茶,否则会冲淡胃酸,不利于消化,影响蛋白质等营养吸收,还容易引起胃粘膜炎。
·忌睡前饮茶,尤其是过多饮茶或饮浓茶,会引起失眠,老年人睡前饮茶,还会造成心慌不安,尿频等。
·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,不宜饮茶,因为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,会促进胃酸分泌,提高胃液酸度,加重溃疡病情。
·高血压及心脏病患不宜饮茶,因为饮茶(尤其是浓茶)能增高血压。饮茶过多,还会加快心跳,甚至可能出现心律不齐。
·哺乳期妇女不应饮用浓茶,会影响乳汁分泌,而茶中的咖啡因会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,使婴儿发生肠痉挛,易哭闹。若孕妇经常饮茶,咖啡因也会影响胎儿发育。
·失眠、结核病、神经衰弱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慢性病患,不宜饮茶,因为茶中咖啡因能使人兴奋,引起基础代谢增高,导致需要安静的病人,无法获得良好休息与睡眠。
·忌饮浓茶:浓茶不但影响胃液分泌,刺激胃粘膜,引起胃功能失调,影响肠道吸收铁质,导致缺铁性贫血,而且浓茶(或过多饮茶)中的鞣酸,能结合维生素B1及食物中的蛋白质,使人难以吸收利用。饮浓茶还会使人过度兴奋,心跳加快,危害高血压、心脏病及肾脏病患者。
茶叶应用
·久泻:茶叶15克、姜3克、食盐3克、粳米30克,水煎服。
·急性眼结膜炎:用茶叶5~10克,煮沸后熏洗患眼,每天2~3次。
·痛经:茶叶1克、红糖10克,放杯中用开水冲泡5分钟,饭后饮1杯。
·带状疱疹:将茶叶研成细末,以浓茶调沫敷患处;或用浓茶汁冲洗患处。
·痢疾:茶叶15克,浓煎服。赤痢,可以甘草汤兑服;白痢,可以生姜汤兑服。
·糖尿病:将丝瓜250克切成2厘米厚片状,加入盐水煮,再掺进适量茶汁,每日3次饮服。
·牙本质过敏症:次级红茶30克,水煎。先用煎液含漱,然后饮服。每日至少2次,直至痊愈,不可中断。
·急慢性胃肠炎:茶叶9克加水70毫升,煎开后约得30~40毫升,再加入酱油30毫升,煎开,每天服2~3次。
·无名肿毒:取泡过之茶叶,积存好,防止干燥,以残茶汁时时加入,愈陈愈好,捣后外敷,亦用治烫火伤。
·消化不良:茶叶6克,大米100克。先将茶叶用沸水冲泡6分钟,滤出茶汁加淘净大米,煮成稀粥,每日吃1次。
·便秘:茶叶3克、蜂蜜2毫升,饭后以温开水冲饮1杯;或取红糖15克、茶叶3克,沸水冲泡10分钟,饭后饮1杯。
·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:茶叶、白糖等量,一次可各取200~500克,加水同煮数沸,沉淀去渣,贮于盖瓶中,经6~12日后,色如陈酒,结面如罗皮,即可服用;若不结面,只要经7~14日,也可服,每日早晚各服一次。每次一匙,蒸熟后服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