祛湿中成药

https://healthybeautyvitality.blogspot.com/

脾胃主水,若体内湿气多了,将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。湿邪不祛,即使服用再多补品,也无济于事。

“湿气重”的症状
·食欲不振
没有食欲,容易胀气,吃饭时感觉恶心。

·精神萎靡
胸闷,四肢或身体沉重,浑身酸疼;身体特别疲乏,懒得活动;活动时关节发紧不灵活;头昏沉,易困倦,记忆力减退。

·脸色暗沉 口内粘腻
舌苔厚腻,舌体胖大;早晨眼皮肿,出现下眼袋。

·大便稀烂
基本成形但较软,大便后总有一些粘在马桶,很难冲洗,且觉得大便排不尽。

·体态虚胖
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,表现为虚胖,下肢水肿。

祛湿中药
·茯苓
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之药,不但自己常食用,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,赏赐给大臣。

茯苓味甘淡,性平,具有健脾和胃、补脑健身、利水渗湿、宁心安神等功效。

茯苓补而不峻,利而不猛,药性平和,既能扶正,又能祛邪,成为脾虚湿盛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。

·荠菜
荠菜带根全草入药,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野菜,早在公元前300年,就有采食荠菜记载。

荠菜味甘、淡,性微寒,其功效为补虚健脾、凉血止血及清热利水,适宜湿热胃痛、血热吐血、湿热泄泻、便血等症。

·砂仁
除了是健脾祛湿中药,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。

砂仁昧辛,性温,归脾、胃、肾经,功效为化湿开胃、温脾止泻及理气安胎。

该品辛散温通,气味芬芳,其化湿醒脾,行气温中之效均佳,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要药。

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脾胃不和诸症,可以常用,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。该品善能温中暖胃,止呕止泻,但重在温脾。

祛湿中成药
·香连丸
功能主治:清热化湿,行气止痛。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,症见大便脓血、里急后重、发热腹痛;肠炎、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。

用法用量:口服,一次3~6g,一日2~3次,小儿酌减。

·平胃散
功能主治:燥湿运脾,行气和胃。用于湿滞脾胃证,脘腹胀满,不思饮食,口淡无味,恶心呕吐,嗳气吞酸,肢体沉重,怠惰嗜卧,常多自利,舌苔白腻而厚,脉缓。

用法用量:每服4~6g,姜枣煎汤送下。或作汤剂,水煎服,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。

·清热祛湿颗粒
功能主治:清热祛湿,益气生津。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,食欲不振,身热口干。

用法用量:口服,一次10g,一日2~3次。

·藿香正气丸
功能主治:解表化湿,理气和中。用于暑湿感冒,头痛身重胸闷,或恶寒发热,脘腹胀痛,呕吐泄泻。

用法用量:口服,一次8丸,一日3次。

·参苓白术丸
成份: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莲子肉、白扁豆、薏苡仁、砂仁、桔梗、甘草、大枣。

功能主治:补脾胃,益肺气,益气健脾,渗湿止泻。用于脾胃虚弱,食少便溏,气短咳嗽,肢倦乏力。

·附子理中丸
成份:附子(制)、党参、白术(炒)、干姜、甘草。

功能主治:温中健脾。用于脾胃虚寒,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手足不温等病症。

·健脾丸
成份:党参、白术(炒)、陈皮、枳实(炒)、山楂(炒)、麦芽(炒)。

方解:方中用党参与白术,补益脾胃以资运化;山楂与麦芽消食化滞;陈皮与枳实理气和胃。诸药合用,补脾益胃,理气运滞,适用于脾虚食积证。

功能主治:健脾开胃。用于脾胃虚弱,脘腹胀满,食少便溏。

·木香顺气丸
成份:木香、枳壳(制)、陈皮、香附(醋制)、槟榔、苍术(炒)、砂仁、厚朴(制)、甘草、青皮(炒)。

功能主治:行气化湿,健脾和胃。主治胸膈痞闷,脘腹胀痛,呕吐恶心,嗳气纳呆。

·归脾丸
成份:党参、白术(炒)、炙黄芪、炙甘草、茯苓、远志(制)、酸枣仁(炒)、龙眼肉、当归、木香、大枣(祛核)。

功能主治:益气健脾,养血安神。用于心脾两虚,气短心悸,失眠多梦,头昏头晕,肢倦乏力,食欲不振,崩漏便血。

祛湿汤药剂
·祛湿汤
功效:祛湿毒。

材料:火炭母30g、木棉花15g、桑叶15g、杭菊15g、布渣叶15g、荷叶15g、云苓15g、芡实15g、扁豆15g、苡仁30g、丹皮15g、甘草5g。

做法:以水煎服,连服五剂。

·茵陈茶
功效:解毒清热,祛湿热湿毒。适用于对热毒性毒疮,皮肤红斑,热毒,湿重之肠胃热毒,肛门热毒等。

材料:菌陈(一两),土银花(一两),夏枯草(一两),大生地(一两),土茯苓(一两),绿豆(二两),水(12碗)。

做法:将所有材料加水,一起煎至4碗。

·陈皮茯苓茶
材料:茯苓5g,陈皮2g。

做法:洗净茯苓与陈皮,放入保温杯中,冲入热水,待5分钟即可饮用。

功效:健脾利湿,化痰减肥,健脾燥湿,化痰祛脂。

成份功效
~陈皮: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用于脘腹胀满,食少吐泻,咳嗽痰多。
~茯苓: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。用于水肿尿少,痰饮眩悸,脾虚食少,便溏泄泻,心神不安,惊悸失眠。

·枸杞薏米茶
材料:薏米300g,枸杞子一把,红枣2~3颗,冰糖、水适量。

做法:洗净材料后,控干水分。将薏米放入平底锅中,锅中不可放油,开小火翻炒烘焙薏米,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;将红枣枸杞,冲入滚烫开水,浸泡5~10分钟即可饮用。

功效:养肝明目,利水祛湿。

成份功效
~枸杞:养肝,滋肾,润肺。

~薏米:清热利湿,除风湿,利小便,益肺排脓,健脾胃,强筋骨。风湿身痛,湿热脚气,湿热筋急拘挛,湿痹,水肿,肺萎肺痈,咳吐脓血,喉痹痈肿,肠痈热淋。

·茯苓薏米姜茶
材料:茯苓15~20g,薏米20g,生姜3片。

做法:洗净茯苓与薏米,放一碗半水,浸泡30分钟。加入生姜,煮开后,转小火煎煮30分钟,趁热喝。

功效:祛湿,健脾胃,暖胃。

成份功效
~茯苓: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。用于水肿尿少,痰饮眩悸,脾虚食少,便溏泄泻,心神不安,惊悸失眠。

~薏米:清热利湿,除风湿,利小便,益肺排脓,健脾胃,强筋骨。风湿身痛,湿热脚气,湿热筋急拘挛,湿痹,水肿,肺萎肺痈,咳吐脓血,喉痹痈肿,肠痈热淋。

~生姜:解表散寒,温中止呕,温肺止咳。常用于脾胃虚寒,食欲减退,恶心呕吐,或痰饮呕吐,胃气不和的呕吐,风寒或寒痰咳嗽,感冒风寒,恶风发热,鼻塞头痛。

评论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