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调理小秘方
·肾气不足阴虚手足热、盗汗
女贞子,益智仁打成粉,贴于肚脐。
·大枣护肝脏
大枣20~30克,花生仁10克,冰糖适量,一起煮烂,这是一天份量。
·气血双补
主要是调理气血,调理经络,通经活络。
气血调和,百病不生,人体生病主要是气血不和,关键在于和,所以服用此茶方,有助调和身体。
·气血双补法
·冬季养生汤五仁参芪汤
核桃仁3克,花生仁3克,杏仁3克,枸杞子克,生薏苡仁3克,生人参3克,黄芪3克。将配料放入杯中,泡水饮用即可。
·阴阳同补膏方
炙黄芪150克、枸杞100克、女贞子100克、黄精100克,慢煎。
·阴阳双补配方
桂枝5克,芍药5克,甘草5克。
·气血双补黄芪大枣汤
生黄芪15克,大枣5枚。洗净黄芪与大枣,放入砂锅内,加两碗清水,盖上锅盖,先大火烧开,再转小火煮半小时,弃渣喝汤,每周饮用2~3次。若气虚、气短比较严重,可将生黄芪换成炙黄芪,补气功效更强。
·补气养血五红汤
五红汤:红小豆,红枣,红衣花生,枸杞子各30克,红糖适量,加水500-800毫升,煲煮约半小时,适合肝血不足,长期患有慢性病,肿瘤放化疗手术后体质虚弱者。
·血虚气虚
推荐人参养荣丸,出自宋代官方药典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人参养荣丸重在健脾养血,偏于温补,最适于久病体虚气血不足,其症状为面色萎黄,形体瘦弱,食欲欠佳。
还可使用归脾丸或八珍汤,归脾丸偏于养心安神,引血归脾。八珍汤是一个平补气血方子,能够调和荣卫,滋养血气。
·体虚怕冷
大枣5~6颗,枸杞7~8颗,桂圆4~5颗,红糖1小块,每天晚上熬水喝,尤以适合中老年人。
·气虚阴虚
·补心养生散
·灵芝益气汤
适用于气虚者,其症状为乏力,气短,舌淡胖,不喜运动,动则汗出,四肢乏力,头晕自汗。
·阴虚
阴虚症状:面红,五心烦热,自汗盗汗,口干眼干,午后潮热,舌红少苔。
灵芝15克,女贞子15克(先泡),煎煮待茶。饮女贞子色黑入肾,其形如肾,益肾阴而固五脏之阴,借灵芝平补五脏,补五脏之阴。若阴液充足,不容易上火,就不会烦躁,口也不干了。
·四物汤
当归、芍药、熟地黄、川芎各15克,加水3碗,取1碗,空腹热服,是补血良方。
·补心气用生脉饮,心肺同补
补心血用归脾丸,心脾同补。既补心,又补与心有关系的其它脏腑,这样的效果最好。
·调节虚寒体质方子
干姜,肉桂,蜀椒,各取1:1:1比例,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,装入两层(袜子,手套,帽子)之间,护盖发冷发凉部位。
·补脾养中气
养脾最核心、最重要、最通用的中成药是参苓白朮丸,其主要成分是炒白术、人参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药、炒白扁豆、莲子、炒薏苡仁、陈皮、砂仁、桔梗。
这是一个精巧无比的养脾奇方,服用参苓白朮丸一段时间后,胃口会变好,这是脾脏功能恢复的标志。
这时候,千万不要大快朵颐,想吃多少就吃多少,否则只会增加脾负担,甚至前功尽弃。最好吃八分饱就行,直至脸色开始转变,不再那么蜡黄,开始有血色,就可以停药。
开始停药时,可以改为每天一次,两三天后再改为隔一天一次,若没有出现反复或异常,就可完全停药。
·血液淤滞
服用生三七粉,而不是制三七粉。生吃适合有瘀滞者,判断瘀滞最简单的方法是看舌下,因为舌下有两条筋,若出现紫黑色,就是有瘀滞。
生用法:口服,每日1~1.5克。
·养心阴心神
操心就要耗费心血,心血亏虚时间久后,就会导致心阴虚。天王补心丸既养心气,又养心血;既养心阴,又养心神,它是面面俱到的养心药,且是养心药里的王牌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