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附地黄丸:温补肾阳 阴阳双补
桂附地黄丸功效为温补肾阳,然而它不但能补阳,还可以补阴,成为阴阳双补之药物。
桂附地黄丸成份:肉桂、制附子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熟地、泽泻、茯苓、山药。
附子是植物乌头侧根,而肉桂虽是树皮,但它也是靠近根部之处,这样的药材与人之根本——肾脏惺惺相惜。
这两味药物属热性,像火一样,就好像我们冷了,想要靠近火炉,靠近热源取暖,肉桂与附子就相当于为肾阳添一把火。
此外,肉桂能够引火归元,将体内分散阳气引到下焦。
剩下的六味药物,就是著名六味地黄丸:熟地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、山茱萸与牡丹皮,它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中成药。
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,看似两个阵营,实是分道扬镳,其实它们是齐头并进,以不同方式完成同一个目标。
在中医领域,这种用法并不罕见,我们经常见到的方子里面,既有补又有泻,而补泻兼施是中医惯用手法。
所谓的“补”,其实就是补肾阴,以熟地为代表药物。熟地色黑,可直接入肾,而且其质地醇厚,滋阴功效强大,成为滋阴补肾首选。
中医有言,色白入肺,所以方中的山药,可以入肺补肺阴,而肺阴就像天上下雨般,滋润干涸土地,一点一滴填满干枯肾水,补肺也可补肾。
肾阴是人体精华,我们自然希望能够完全利用肾阴,一点也不想浪费。肾脏虽有封藏作用,但是它也会漏,因而需要酸涩药物,帮助肾脏封藏,而方中使用的山茱萸,味酸主收,拥有封藏功效。
茯苓与泽泻则负责泻湿,并使用牡丹皮泻火,泻下来的也就是邪气。邪气会阻碍身体吸收补药,为了避免此情况,才加入泻药。
当然,这个泻药力量不能太重,否则就从滋阴为主的药,变成泻实,失去滋补目的。
肉桂与附子属火,六味地黄丸属阴,所以在添火时,又撒了油,只要缺少其中一个,就无法燃烧火是燃,这就是阴阳相生的道理。
在肉桂与附子加持下,桂附地黄丸能够阴阳双补,然而阴与阳并非平分秋色。
从方子整个配伍而言,温补肾阳为主,滋阴为辅,适合偏阳虚的患者,例如畏寒怕冷,手足不温,或者夜尿频多患者。
若是偏阴虚患者,则会手足心热,潮热盗汗,口燥咽干,可在桂附地黄丸基础上,再配搭服用六味地黄丸。
不过,患者必须隔开服用时段,早上服用桂附地黄丸,晚上服用六味地黄丸,每天服用一次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