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人衰老vs虚证
“虚”显示人体正气不足,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唯有人体正气旺盛,才能卫外固密,外邪难以入侵,内邪也就难以产生,也就不会发生疾病。
“虚”在初步阶段,导致人体疲乏无力、精力不济、情绪低落、头目不清、食欲不振、便秘泄泻、失眠多梦、阳痿早泄、月经不调等。
若“虚”发展至严重阶段,就会引发各种疾病。
虚证虽不会马上要你命,却会反复缠绵,变成“顽症”。
四种虚证
中医总结4类虚证: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。
有诸内者,必形诸外。外表是内在的体现,唯有气血调和,阴阳平衡,才能身材健美,肌肤润泽,青春永驻,反之不但会生病,还会显老。
因此,许多女人并非老了,而是虚了。
·气虚:无力
气虚就如人体燃料不足,导致动力不足。
气来自3个方面:先天拥有的精气(肾)、后天吸取的水谷之气(脾胃)、呼吸的空气(肺),因此气虚大致包括3个方面的虚:肾虚、脾虚、肺虚。
主要表征:气虚女人最大特征就是“懒”,懒得说话,懒得动弹,希望整天躺着。
脾主运化水液,若脾气虚,运化水能力就会下降,导致脾湿,所以气虚女人基本都有脾湿症状,并且出现齿痕舌。
此外,气虚则无力固摄大便,导致大便不成形。气虚也会引起血虚血瘀,容易推迟月经。
若气虚症状严重,还会导致闭经;气虚下陷,就会导致带脉失约、冲任虚损,使子宫失于维系,致使子宫脱垂。其它症状还包括疲乏、自汗、气喘等。
辨别要点:懒!易疲倦、易感冒、脏腑功能弱。气虚容易混淆为阳虚,二者区别在于有无寒象,气虚是单纯的功能减弱,而阳虚则是功能减弱+寒象。
·血虚:发燥
血虚就如人体营养液不足,导致身体枯燥,营养不良。
气能生血,若气虚时间长了,必定会引起血虚。同时,气虚则运行血液无力,必会引起血瘀。
血虚多与脾胃有关,脾胃负责化生气血,脾胃欠佳就会造血不足。
主要表征:面色发黄或发白,口唇颜色淡,头晕目眩,指甲苍白,兼有气虚症状。
血虚则冲任气血不足,若同时伴有血瘀症状,瘀血内停,血不归经,也会伤及冲任,导致月经量少,周期延长,甚至闭经。
辨别要点:整体外观颜色(例如口唇、指甲、舌体)偏淡,形体瘦弱,月经量少、色淡。
·阴虚:发热
阴虚就如水与津液不足,所以出现燥热。
在“四虚”中,女人最痛恨阴虚,因为阴虚致丑!
主要表征:燥!
阴虚又被称为阴虚火旺,体内虚火引起燥热,导致皮肤干燥、长痘、面色偏红、口腔溃疡、大便燥结、小便短赤而黄、五心烦热、盗汗等。
辨别要点:上火+比一般人怕热,不能但凭上火就判断是阴虚,若经常上火,又比一般人怕冷,叫真寒假热。
·阳虚:怕冷
阳虚就如阳光不足,所以感到寒冷。
主要表征:阳虚又被称为阳虚火衰,它是气虚进一步发展,阳虚之人属于冰冷型,最典型特征就是:怕冷!
阳气不足,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,尤其肾阳为诸阳之本,而肾主生殖,肾主骨,肾主水,因此阳虚女人容易出现性欲减退、腰腿疼痛、下肢肿胀等现象。
阳虚女人普遍都有白带偏多、经量偏少之现象,若任由其发展,就会造成宫寒不孕。
此外,肾藏精,精生血,血养发,阳气不足女人,精血虚衰,头发特别容易脱落、变白。
辨别要点:最大特征就是怕冷,或局部容易凉,喜欢温热饮食,不能耐受寒凉饮食。
两虚之体
体虚者经常出现两虚之体,主要分为以下类型:
·阴阳两虚
既怕冷又怕热,冷天特别怕冷,热天特别怕热,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、养阴温阳、滋阴壮阳等补法。
·气血两虚
一般出现在贫血、白细胞减少症、血小板减少症、大出血后、月经过多者等人群,兼顾气虚与血虚表征,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、培补气血、气血并补等补法。
·气阴两虚
既有头晕、乏力、腿软等气虚表现,又有升火、咽干、舌红等阴虚表现,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,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与补阴。
体虚者虽常出现两虚之体,但排序却有轻重,建议辨明根由,例如自己最初以哪些表征为主,再决定怎么调理。
虚证引起衰老
《黄帝内经》曰:女子以七为基数,七七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;男子以八为基数,七八天癸竭,精少,肾脏衰。
这段话告诉我们:虚证会引起衰老,皆因肾精被折腾光了。
肾主骨升髓,许多上了年纪者,为何骨质疏松、腿脚不灵活呢?因为年纪大了,身体虚了,肾精亏虚,则精不能生髓,髓不能濡养骨骼,即使服用钙片也没用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