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虚发热 阳虚怕冷 血虚发燥 气虚无力
1.阴虚:忌辛燥,宜菊花,梨。
症状:手足潮热汗出、心烦、口舌生疮
2.阳虚:忌生冷食物,宜生姜,肉桂。
症状:畏寒怕冷、腹泻、乏力、精神不振
3.气虚:宜山药,茯苓,薏米。
症状:四肢乏力、容易困倦、食欲不振
4.血虚:避免辛燥,宜红豆、红枣。
症状:面色无光、心慌、月经不调
气虚症:全身无力,极易疲乏,呼吸气短,说话声音低,甚至懒言少语,平日出汗多。本症在临床上,可随疾病出现的脏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见:
·肺气虚者:症状为咳嗽声音低、咳痰无力,易得感冒。
·心气虚者:症状为面色苍白、健忘、心烧等。
·肾气虚者:遗精、夜尿多。
·脾气虚者:饭后胃部胀满不舒,大便稀、不成形,消化功能差,饭量少。
阴虚症:体形消瘦,口干、鼻干、咽干,午后发热或手心、足心发热。具体又分为:
·肺阴虚:干咳、痰少而粘,或痰中带血、声音嘶哑,睡眠状态下出汗,醒后出汗自止(俗称盗汗)。
·脾阴虚:不思饮食,食后不易消化,干恶心,口干、口渴,大便干结,消瘦。
·肾阴虚:腰困腿软、足跟痛,手足心热或兼有心烦热,失眠盗汗,遗精,脱发、齿摇。肝阴虚:头晕、头痛,眼干,怕光,两眼昏花或夜盲,失眠多梦,指甲光泽度差。
肝肾阴虚常常同时并见,肝阴虚可到肾阴虚,肾阴虚常可致肝肾虚。
阳虚症:经常怕冷,四肢尤其是手足发冷、发凉,口中无味、不渴,小便色淡、量多,尤其是夜尿较多,浑身无力,易疲乏等。阳虚症在夏季症状较轻,冬季症状则加重,且常由气虚症进一步发展为阳虚症。
·脾阳虚症:食欲减退,胃部喜欢温热,按压后胃部舒适,口淡无味,喜欢热饮,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,伴有水肿,面色虚白,女性白带清稀而量多,甚至胃痛,得温痛减,遇冷加重。
·肾阳虚症:腰部、膝部酸困、发冷,肢体怕冷,小便清长或遗尿,浮肿(以腰下多见),阳痿遗精,女性表现为不孕或黎明前脐周围作痛,肠鸣腹泻,泻后痛减消失。
·心阳虚症:心慌,胸闷,胸憋气短,心中空虚,易受惊吓,惊吓后心中惶惶不安,甚至心前区疼痛。
血虚症:面色发黄或面白无色泽,口唇颜色淡,头晕,失眠,女性月经量减少,周期延长,甚至闭经,皮肤无光泽,头晕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,指甲苍白,头痛程度较轻,遇劳累后加重,常兼有气虚的症状,如懒言少语,疲乏无力,汗多。
·心血虚:心慌,心烦,失眠,多梦,健忘,面色淡,唇舌色淡,多发生在体质虚弱者。
·肝血虚:看东西时两眼昏花、干涩,指甲无光泽、色淡、脆而薄,甚至变形,夜盲,看东西模糊,耳鸣,手脚肢体麻木,体形消瘦,女性月经量少,色淡,甚至闭经,失眠多梦,易惊醒。
评论
发表评论